当前位置:首页祖统工作祖统联谊→正文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走近黄埔军校
发布时间:2015-8-11 16:05:19    更新时间:2015-8-11 16:05:19    正文图片:0张


民革株冶支部  王辉平

广州黄埔军校,一直是我心目中神圣、庄严、心驰神往的地方。在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我走近了我心目中这座充满着神奇传说的精神殿堂。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联合创办了黄埔军校。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从黄埔港坐船到长洲岛,一上岸,参天的大树缝隙中间,抬头仰望看见对面高高的山岗上有一座19米高的孙中山纪念碑,纪念碑顶上竖立着孙中山铜像。纪念碑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上山的台阶是左右两边往中间斜上,交叉后又分开斜向上的阶梯,利用两边交叉而上的阶梯及铜像,构成孙文的“文”字。碑座正面刻有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碑座底层7级,上层5级,中间隔有较长的平级将其截然分开。7级代表军校在此办了7期,5级则代表军校师生共参加了五次战役;也指军校在长洲岛办了7期,在外地办了5期。纪念碑身正面刻有“孙总理纪念碑”六个隶体大字,为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助理胡汉民的笔迹。东面刻有孙中山弥留之际呼唤的七字“和平、奋斗、救中国”。碑身背面刻有总理像赞,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西面刻有总理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孙中山铜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这座高2.4米,重逾2000斤的铜像,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铸造的。它与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山陵澳门孙中山纪念馆的孙中山铜像一致。在中国,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该纪念碑却坐南朝北,隐含着孙中山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

走进纪念室、军校校舍,以及"黄埔军校史料陈列室"一件件纪念品,一幅幅图片,一张张群英图,在解说员娓娓的道来中,就像是在看一部革命战争记录影片,每一个章节都见证着国共两党的精诚合作。

1924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军校机构庞大,组织严密,国共两党都派出了一批重要干部参加领导工作。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至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军校一至四期的毕业生共4981名。以军校学生为主组成的革命军,参加了统一广东的战役与北伐战争。

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当时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中国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军校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军校创建时,虽然以实现三民主义为办学宗旨,但在其训令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皆可阅读。19263月,军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政治课目扩展为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帝国主义、苏联研究、各国政党史、各国革命史、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26门。

在军校里,不分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都能登台向学生作政治演讲,除军校领导人和政治教官如蒋介石、廖仲恺、胡汉民、周恩来、恽代英等担任演讲外,当时的社会名人如毛泽东、刘少奇、何香凝、鲁迅、苏兆征、邓中夏、吴玉章等也应邀来校演讲。然而,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开始大肆抓捕校内的共产党员,并销毁一切有关三大政策、马列主义的课目和书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就此终结。

但军校师生们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建立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得黄埔精神,却流传百年至今。

走出黄埔军校的大门,两侧的围墙上,孙中山当年的遗嘱仍然清晰可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991年,黄埔校友重游母校,有校友有感而发,写下了“祖国尚未统一,同志仍需努力”,这也是海峡两岸的共同心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