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参政议政提案建议→正文

进一步提高“民生财政”绩效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1-20 10:54:02    更新时间:2016-1-20 10:55:05    正文图片:0张
核心提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民生优先”的战略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财政目标,努力做大民生财政蛋糕,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推行基本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将更多的财政投入到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领域,在支持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支持基础教育向城乡均衡迈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支持城乡公共设施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全市用于教育、“三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直接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的比重超过70%,有效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统筹、区域均衡和全民共享。……


民革株洲市委    汪迎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民生优先”的战略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财政目标,努力做大民生财政蛋糕,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推行基本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将更多的财政投入到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领域,在支持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支持基础教育向城乡均衡迈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支持城乡公共设施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全市用于教育、“三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直接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的比重超过70%,有效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统筹、区域均衡和全民共享。

但我市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公共政策与公共财政分离困境。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由于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之间不完全统一,多部门的多项民生政策,肢解了地方财政的有效供给能力。二是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受财力差异影响,我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民生建设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在城乡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和管理机制上,由于存在着制度性差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法摆脱现有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造成城乡基本服务不均等。三是民生建设资金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财政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民生建设需求全方位扩张,民生建设的范围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一定时期财政资金总是有限的,民生建设资金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位切实改善财政支出,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管理,扩大公众参与预算审查的知晓面与参与度,通过听证会等形式,扩大公众决定重大预算项目和重大预算内容,使得预算更好地体现公众意志,将预算纳入公众监督的轨道。改进财政支出投放工作,减少财政支出年底陡增现象的发生,让财政支出能平稳及时足额到位。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财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协同管理,保证财政资金按预算计划划拨到既定项目,完善开支标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果。逐步扩大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范围和力度,逐步将财政支出绩效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内容。

二、调整民生支出投向,进一步改善民生水平。增加低收入群体能直接受益的民生支出比重,稳定或适当降低间接受益的支出比重。如可考虑增加基本医疗救助支出、低保支出、扶贫支出和义务教育支出等。更加重视对欠发达地区的民生投入,加快农村水电、医疗、教育、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居民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设施建设,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落到实处。应本着基本性、必要性和公共性的原则安排民生支出项目的轻重缓急,防止以“民生财政”的口号,将大额资金主要用在“形象工程”,反对各级地方政府以“过度聚财”取得的资金,用于超财政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换取政绩考核的“积极作为”。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过程中应逐步压缩政府行政支出比重与规模。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精简行政赡养人员,科学制定标准和提高行政效率,适度控制财政用于行政方面的支出。在改变政府以经济增长水平为政绩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政府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为提高民生支出打开空间,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得资源配置更具有竞争效率。在调整民生支出内部结构的同时,继续做大民生财政规模,提高民生支出比重。与此同时,要完善财政监管体制和加强对财政民生支出的有效管理,确保财政支出真正落到实处并用于民生,确保做实民生财政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