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习园地诗歌散文→正文

【“书香民革读书月”读书心得①】只此青绿,泱泱中华——《不尽的江河不断流——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4-19 18:21:58    更新时间:2024-4-19 18:21:58    正文图片:0张
核心提示:【“书香民革读书月”读书心得①】只此青绿,泱泱中华——《不尽的江河不断流——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读后感……


“只此青绿”不只是18岁王希孟笔下的《千里江河图》,更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王希孟900年皆是少年,中华文明亦是亘古长青!《不尽的江河不断流——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这本书,首先吸引到我的就是它以青绿山水为主要内容的封面,加上龙纹拓印更是宣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曾有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不尽的江河不断流——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这本书的作者杨共乐先生正是这样为我们开启了了解中华文明的大门,他随历史帮我们溯源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杨先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的副会长也是一带一路的古文明书系的主编,这让我很放心地啃完了这186页文字。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的我,每天都在思考怎样在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文化认同是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感觉最为难拿捏的一项素养。毕竟,文化认同是最深刻的认同。但是读完本书的第一章《文明与文明观》时我仿佛得到了点拨。在这一章里黄先生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文明和文明观:史前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定义以及不同的文明观。他并没有吝惜笔墨去介绍其他文明,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一种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品味到中华文明的伟大和难得。

因为这本书是在比较的视野下行文的,所以我还从中了解到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当谈到希腊的时候,黄先生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话得出的结论——“没有民族支撑的认同显然是不可靠的,而以此作为文明的标准也是难以成立的。”读到此,我忍不住深深地点头赞同。同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全书的核心意义其实在标题上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尽的江河不断流——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我们中华文明是不曾断流的。曾经以西方文化为上的世界是一个历史现象,但最终屹立不倒的还是中华文明。有些“文明”用文化的个别因素来论证其文明的连续性显然也是存在问题且牵强的……于是读完书的第二章《世界古文明的不同归属》和第三章《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及对人类的贡献》时,我内心是有欣喜的。因为如果让学生们也能对中华文明有来自心灵的震颤,那“文化认同”将根本不是问题!

读书的过程就好似随黄先生观赏了祖国的“千里江河”,浓墨重彩却又意境深远。那么,究竟中华文明连续不中断的关键文化因素有哪些呢?本书第四章给了读者很好的解答: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文明定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所以唯有我中华能绘出这“只此青绿”。

这本书最灵动的部分我觉得应该非“障扇之谜”里给读者呈现的内容所属。这里面有丰富的图片,仿佛之前读完的文字倏地又回到了脑海,并帮助我们细细品味。我在这一部分里看到了上个暑假去实地看过的龙门石窟浮雕的线稿,这让我当时还感觉不那么清晰的感叹变得尤为彰著。我还看到了上学时历史书让我看得意犹未尽的埃及新王国二十王朝拉美西斯三世背后的扇子……于是,在书的最后还给我们留下了广袤的思考余地:障扇之谜究竟是独立创作,还是文明交融之成果?

《不尽的江河不断流——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是一本不厚的书,因为它全书才一百八十多页,且内页行距较大,擅长阅读的读者可能一两个小时就能读完。但是我觉得《不尽的江河不断流——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又是我读过最“厚重”的一本书,我花了一两周读完书上的文字,却一定会用一生去读它的内容!

END


撰稿:彭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