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祖统工作祖统联谊→正文

致敬近代精英,传承湖湘担当

发布时间:2025-9-17 17:38:06    更新时间:2025-9-17 17:38:06    正文图片:6张
核心提示:2025年9月5日至7日,湖南省谭嗣同爱国公益基金会、长沙时务学堂研究会、浏阳市谭嗣同文化研究会,共赴武汉开展“致敬近代湖湘精英”主题研学活动。为期三天的行程中,大家共同祭拜庚子烈士墓、寻访湖湘先贤、参观辛亥革命遗址、聆听专题讲座,在思想共鸣中深化友谊,沉浸式感悟谭嗣同精神与湖湘文化的时代担当。……

鑷存暚杩戜唬绮捐嫳锛屼紶鎵挎箹婀樻媴褰?(2).png

2025年9月5日至7日,湖南省谭嗣同爱国公益基金会、长沙时务学堂研究会、浏阳市谭嗣同文化研究会,共赴武汉开展“致敬近代湖湘精英”主题研学活动。为期三天的行程中,大家共同祭拜庚子烈士墓、寻访湖湘先贤、参观辛亥革命遗址、聆听专题讲座,在思想共鸣中深化友谊,沉浸式感悟谭嗣同精神与湖湘文化的时代担当。

启航武汉,追溯谭唐足迹

鑷存暚杩戜唬绮捐嫳锛屼紶鎵挎箹婀樻媴褰?(1).png

9月5日下午,一行人从长沙高铁南站启程。抵达武汉后,众人于紫阳湖宾馆共进晚餐,为研学蓄力。夜幕降临,两场学术讲座拉开序幕,由湖南省谭嗣同爱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民革株洲市芦淞四支部支委谭裔女士主持。

会议伊始,时务学堂研究会会长柳肃先生致开幕辞。他首先表示,时务学堂研究会的游学活动已经开展多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本次游学是“三会”联合共同举办,也是一次新的创新与尝试,相信以后的游学活动会越办越好。其次,他指出时务学堂的研学以“游览中学习、学习中游览”的方式,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提升了学习的深度。大家在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认知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与辨别能力。第三,他强调此次来武汉游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祭奠和告慰长眠于这里的庚子烈士,他们是时务学堂教习唐才常以及一群时务学堂的学生,也是传承时务学堂精神。同时,也向那些个人命运与武汉密切相关的湖湘精英表达致敬。最后,他感谢了湖南省谭嗣同爱国公益基金会为本次游学活动做的精心安排和辛苦付出。

讲座环节,浏阳市谭嗣同文化研究会会长彭晓玲以《谭嗣同的武汉成长坐标》为题,梳理1890-1896年谭嗣同随父亲(湖北巡抚谭继洵)在武汉的六年时间。她讲到,谭嗣同最初持“华夷之辨”保守思想,到受来自汉口地理位置、马尚德等西方人士及湖广总督张之洞洋务运动等影响,开始积极钻研西学,再到受甲午战败的冲击,他迅速从一个关心时局、具有改良思想的传统士大夫,彻底转变为一位坚定的具有行动力的维新变法志士。

浏阳市谭嗣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正初则以《一腔热血酬故友——解读唐才常》为题,深入讲述谭唐同道之谊:二人同受浏阳学风滋养;谭嗣同就义后,唐才常毅然继承其变法遗志,四处奔走联络志士,筹备自立军起义,以行动践行“为国牺牲”的誓言。讲座中,刘老师还提及唐才常、谭嗣同与梁启超的“菊花石砚台”故事,这方承载理想与情谊的砚台,成为湖湘精英共赴家国大义的生动见证 。

踏访旧址,缅怀先烈风骨

鑷存暚杩戜唬绮捐嫳锛屼紶鎵挎箹婀樻媴褰?(4).png

9月6日一大早,大家满怀崇敬之情,前往庚子烈士墓祭扫革命先烈。站立在烈士墓前,全体肃立。仪式由长沙时务学堂研究会会长柳肃教授主持,唐才常烈士族裔唐庆年先生恭读祭文。众人默哀、献花,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深切缅怀唐才常等志士“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

随后,大家先后走访了工程营旧址(辛亥首义发难处)与辛亥革命博物馆等处。每到一处,刘文祥副教授以详实讲解,从文物背后的人物故事到起义的关键节点,带众人重温湖湘志士在武昌起义中的担当与勇于牺牲的精神。

午后,一行人探访了由张之洞于1890年创办的两湖书院旧址(现武昌实验小学)。该书院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办学理念,培养了众多兼具传统学识与近代视野的人才,湖湘精英也多与书院有深厚联结。此次探访得到武汉市民革秘书长孙凯先生的热情接待,在其讲解下,大家更直观地感受了百年书院培育栋梁的深厚底蕴。

之后,大家来到了位于武昌洪山南麓的宝通寺,宝通寺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宝通寺里的洪山宝塔,原名灵济塔(又名临济塔),因纪念灵济慈忍禅师而得名,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年轻的谭嗣同曾登上此塔,并写下《登洪山宝通寺塔》:

颓鸟西堕风忽忽,吹瘦千峰撑病骨。

半规江影卧雕弓,郊原冷云结空绿。

楚尾吴头入尘瓂,一铃天上悬孤籁。

凭栏俯见寒鸦背,余晖驮出秋城外。

傍晚,大家前往华拾书店参加专题讲座。会议由基金会谭裔理事长主持。孟泽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解读胡林翼。他谈到胡林翼作为湘军重要将领,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举措,如在湖北大力汰撤旧勇、招募新勇,组建骑兵增强湘军战斗力,还推行一系列财政增收策略,让湖北成为剿灭太平军的牢固战略基地。孟泽教授还提及胡林翼与左宗棠的“五同之交”以及七荐左宗棠的佳话,剖析他如何以非凡的识人之明和广阔胸襟,成就晚清政坛一段美谈,让大家对这位湖湘精英在晚清变局中的关键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讲座后,大家意犹未尽,围绕胡林翼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深化对湖湘精英群体的认识 。

感悟变迁,研学圆满收官

鑷存暚杩戜唬绮捐嫳锛屼紶鎵挎箹婀樻媴褰?(5).png

9月7日早晨,大家以饱满的精神,踏上寻访汉口近代建筑群之路,刘文祥副教授继续以专业讲解伴众人读懂武汉近代脉络:走进江汉关博物馆,从馆内藏品看武汉近代商贸、文化变迁;穿行于汉口近代建筑群之间,巴公房子、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每一栋建筑都是活着的“历史说明书”。刘教授结合建筑风格与历史背景,解读湖湘精英与这座城市的交融故事,让“活化石”般的建筑更具温度和厚度。

当日下午“湘鄂联袂纪念近代历史先贤座谈会”在武汉市民主党派大楼举行,刘正初老师主持座谈会,研学学术分享环节持续升温。

会上,武汉市民革秘书长孙凯先生致辞,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通过此次交流互学互鉴。随后,基金会谭裔理事长在发言中指出,今年正值谭嗣同诞辰160周年、庚子烈士殉难125周年及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意义特殊。她回顾湘鄂两地自近代以来在救国图存中的共同奋斗,从魏源、曾国藩、谭嗣同到辛亥革命和抗战中的两湖英烈,无数先贤以勇气与智慧推动国家进步。她希望以此次座谈传承先贤精神,凝聚共识,激励湘鄂两地携手共创未来。

紧接着,张玉亮老师带来了题为《谭嗣同与湖北第二次相遇》的讲座,他以“谭嗣同著作《仁学》封面题字人是谁”为切入点,从史料溯源到字迹比对,层层拆解历史疑问,在严谨考证中还原《仁学》传播细节,刨析维新思想传承脉络。

随后,万学工、熊永铸两位先生接续开讲,围绕“辛亥革命起义”主题带来微党史课。从起义爆发第一枪为开篇,从志士在其中的关键行动,再到起义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以生动叙事与精准解读,带众人更立体地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鑷存暚杩戜唬绮捐嫳锛屼紶鎵挎箹婀樻媴褰?(3).png

环节尾声,基金会理事长谭裔、时务学堂研究会会长柳肃及谭研会会长彭晓玲与武汉市民革秘书长孙凯代表双方单位交换礼物,信物承载着对历史的敬畏与两地文化交流的期许,为这场研学的学术与情谊交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鑷存暚杩戜唬绮捐嫳锛屼紶鎵挎箹婀樻媴褰?(6).png

此次为期三天的武汉研学之行,不仅是一次对谭嗣同历史足迹的追寻,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大家踏访先贤旧地,深切感悟其“我自横刀向天笑”的爱国赤忱,也以文化为纽带,进一步加固了湖湘与武汉之间的精神桥梁。未来,基金会将以更坚实的行动传承谭嗣同精神与英烈遗志,让湖湘儿女的爱国情怀生生不息、薪火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