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一直以来在外界的眼中株洲的天空是灰色的,空气是有异味的,水也是被污染的,就连部分土地也被重金属污染了。但是随着长株潭城市群进入“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以来,株洲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着力打造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目前,湘江株洲段水质保持3类,市区集中式饮用不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在长株潭三市排名第一,同时连续7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如何更好地坚持绿色发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引导下的美丽株洲,经走访和调查研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将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1、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2012年开始,我市推出“1135”绿色出行,即普通公务用车每周工作日停开1天,引导市民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该项措施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与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据一项网络调查,目前在有些城市73.08%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83.33%的人去超市自备购物袋,78.49%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27℃。因此,建议利用电视、报刊、媒体和公益广告加大宣传,倡议市民记下自已的“减碳足迹”,从身边小事做起,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使用低泡洗衣粉,多种植绿色植物为自已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单,积极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行动。
2、推进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株洲从调节产业结构入手“两手抓”,一手抓淘汰低端落后和过剩产能工作,一手抓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工作。目前株洲冶炼、化工、建材等传统型两高一资企业逐步退出主导产业行列,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状大,并已逐步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但是节能降耗需要一大批成熟的先进技术作支撑,因此,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一是要注重人才培养,留住和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入科技研发工作,二是鼓励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特别注重引进开发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好的重大工业项目。把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企业特色的自主节能降耗技术体系。
二、保护绿心区,积极引导城市的绿色发展
依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要求,我市绿心区总规划区域涉及石峰、荷塘、云龙、天元区,总面积约82.28K㎡,调整后为84.59 K㎡。绿心区的存在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周边环境,从空气到水质,从森林覆盖率到野生动物的息栖率都有明显改善。但是据调查,在绿心区范围内还存在一些曾经开采过的小型矿山,因面临关停,这些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植被的破坏却没有恢复。因此,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明确由财政出资,由国土部门组织对所有关停矿区进行地质环境治理,扩大植被的栽种面积,绿化裸露的矿区;二是鼓励矿主对其破坏的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治理,经有关专家验收合格后,将其原来缴纳的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给予退还,并对主动关停的矿区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
对于绿心区周边项目的建设,应按照绿心管理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据了解,我市现有少数项目用地界限与绿心区总规划定的绿心部分区域有所重叠,建议以绿心区规划为主,在不影响项目主体发展的情况下,对项目用地规划做适当调整,把对绿心区的保护落到实处。
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推进城区植物园的建设
在市政协八届三次、四次会议上,有委员提出要将株洲市建成森林城市的提案,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单位经过研究已作出肯定回复。根据《湖南省株洲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和我市《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实施方案》要求,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将确定植物园选址地点。建议组织专家进行专门的调研和评估,尽快选好址,以加快植物园的建设,力争能在2017年底初成规模,一旦建成,城区森林覆盖率必定大幅上升,同时还可与城区其他旅游产业资源相互依托和互补,不但可为市民增添更多公共绿地,也可有效提升株洲城市品位与生态水平。
作者:常结梅,民革株洲市委委员,株洲市国土局计财科副科长,高级会计师,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专家库成员,株洲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