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习园地理论园地→正文

创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5-7-29 15:51:07    更新时间:2015-7-29 15:51:07    正文图片:0张
核心提示: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把“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在发展进程中,协商民主之所以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归根到底是因为协商民主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政治价值。协商民主具有直接性、妥协性、广泛性、一致性,政治性几个主要特点。深刻把握协商民主的现实政治价值,创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一项根本性任务。应当以饱满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创新社会主义民主协商的工作当中去。 ……

天元二支部    邓辉军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把“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在发展进程中,协商民主之所以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归根到底是因为协商民主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政治价值。协商民主具有直接性、妥协性、广泛性、一致性,政治性几个主要特点。深刻把握协商民主的现实政治价值,创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一项根本性任务。应当以饱满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创新社会主义民主协商的工作当中去。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主要内涵

协商民主制度主要是指:在政治共同体中,自由与平等的公民,通过公共协商而赋予立法、决策以正当性,同时经由协商民主达到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的系列制度。

(一)协商民主制度的表现形态。协商民主制度是一种民主范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但不管哪种形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都必须具备协商参与者、公共政策、协商机制、政治共识等四项基本要素,通过畅通各种具有不同利益倾向、不同偏好的政治主体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提供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公民愿望的公共政策,保证决策议程能够获得广泛的信息,最终达成理解、协调、通约和一致。在协商理论中,共识是协商的结果,是政治过程参与者在充分协商基础上形成的,对所讨论问题表现出的一致性。共识是合法决策的基础。缺少共识,没有达成一致就无法形成合法的决策。在当前,共识是一种更成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舆论。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协商的主要形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与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对即将决策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酝酿、磋商和反复讨论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协商制度;二是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就前者而言,协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协商的平台主要是中共党委主持召开的各种协商会议。有学者认为:协商民主的概念是多元的,体现三个方面的含义,即作为决策形式的协商民主、作为治理形式的协商民主和作为社团或政府形式的协商民主。

(三)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特点:一是主体明确。协商主体是人民内部各方面,体现了协商涉及的主体十分广泛,涵盖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二是内容明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容是重大决策。三是目标明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目标是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这反映了两方面的性质。一方面强调共同性问题。另一方面强调一致性原则。对共同性问题或者公共利益通过协商必然要求协商的参与者偏好转移,通过对话、讨论、利益表达之后形成共识,在共识的基础上最终形式一致性意见,这也是中国协商民主的目标所在。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需要完善的问题

建国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协商民主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政治协商民主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但是,任何国家制度的设置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也还有需要完善的问题。

(一)思想问题。要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领导者首先要具备民主政治意识。现阶段,协商民主制度在我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不显著,其中,相当大的比重在于领导者的民主政治意识不够强烈。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不想干”。在当前的政治条件下,政协领导人大部分是其他单位年事已高、临近退休调过来的人员,在政协干一届就要退休。这种条件下,一些领导就认为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是休息的时候了。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心照不宣的政治现实,到政协就是“马放南山”,等待退休。于是,有的政协组织或政协领导人,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之外,没想去“有为有位”,至于要去发展民主政治,就没去多想了。二是“不敢干”。政协干部大部分都是长期在党委政府工作的人,都有非常高的共产党员意识和政治素养。在他们脑中,已有根深蒂固的“党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思想。并且认为到政协工作是党委安排的一种福利,而政治协商只是一个形式,如果这个时侯大力去发展民主政治则是动摇执政党的根基的一种做法,不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素质。此外,我国的民主政治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不宜过多开展民主政治,与其四处碰壁,不如索性等待上级政协和党委推进。这样一来,人民政协在发展民主政治中难度增加,实践中造成了怕“越位”,怕监督惹事,不敢过于去协商、监督、议政。

(二)制度问题。从宏观上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民政协从成立至今有几次大的制度制定,如政协章程的四次修订,1989年先后出台了全国政协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951月全国政协委员会修改的《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等,其中2006年中央五号文件的出台,更是大大推动了人民政协民主政治的进程。但这些都只是党和国家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相比,政策具有不稳定、缺乏刚性、效力低。对于政协这样一个全国性的自上而下的不可替代、长期存在的体制内政治组织,没有在法律上明确其性质和职能,没有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许多工作自然难以开展与落实,更不要说去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实践了。另外,一些制度即使被制定出来,但由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重重考虑,而得不到实施,或者打了折扣。有些制度甚至因为所谓保密的原因,导致政协工作人员和政协委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去执行了。

(三)制约问题。在现行的制度下,我们的政治行为都是围绕党委的决策开展的。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或民主党派等,首先需要围绕党委核心开展工作。但民主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权力制约。政协现有的制度和规定,绝大部分是明确政协的权利,但少有党委、政府的义务,而没有制约就谈不上民主。这种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党委、政府应该要履行但没有履行义务的没有制约。比如有文件规定重大决策要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但由于这一规定没有硬性的保障措施,基层党委、政府很难做到。要么是根本不放到政协来协商,要么就是临时邀请政协主席参加党委常委会议听证,要么有些协商只让“走过场”,最终重大事项还是按照党委政府的思路开展实施。二是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没有问责制约。对政协参政议政提出的提案、建议案,有时候承办部门因为嫌麻烦,有时为了自己的“政绩”,致使一些迫切需要改进的建议无法落实。要么承办单位以各种借口说无法办理,要么只是简单的处理一下,过后问题又故态复萌。其结果正如民间戏言“算说了”。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几点创新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制度,是最适合发展我国民主政治的制度,是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实现的民主权力。民主政治不可一蹴而就,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循序渐进推动民主政治进程。

(一)坚持加强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化创新。坚持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种制度充满着生机活力、具有中国特色,也是协商民主制度的主体内容和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我国政党协商民主有优良的传统和宝贵经验,现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制度化构建的新问题和新任务。

(二)坚持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创新。充分发挥政协联络委在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有效路径。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是健全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基础性工程。基层创新方面,确保做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规范的制度职责,有详实的工作计划。生动活泼且卓有成效的制度和形式,进一步扩大民众制度化参与渠道,丰富协商民主制度化内涵。制度化创新务必落实好经费、落实好人员,落实好场地,落实好责任。进一步完善基层协商民主组织机构的建设,推动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向基层延伸发展;及时出台《市民群众代表旁听市政协协商会议制度》。

(三)坚持加强网络协商民主制度化创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和网络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力发展网络民主已日益成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不可忽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内容。针对聚焦比较重点和热点的话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好协商议政,调研视察,民情搜集,民主评议,宣传教育、民情社情直通车等工作。对此,各级党和政府应适应这种协商民主的大趋势,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硬件设施建设,扩大互联网的覆盖面,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建立公共信息及时公开客观发布制度,建立党委、政府与网民平等协商对话制度,积极引导网民科学理性地参与民主协商和讨论,有力的促进和保障网络协商民主制度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