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风采党员风采→正文

邓立平喜获醴陵市“千年古邑●美丽瓷城”游记征文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7-12-28 10:47:34    更新时间:2017-12-28 10:47:46    正文图片:7张
核心提示:12月24日上午,醴陵市“千年古邑——美丽瓷城”游记征文结果揭晓,民革醴陵市委副主委邓立平获得成人组一等奖。 ……

1228 (1).jpg 

12月24日上午,醴陵市“千年古邑——美丽瓷城”游记征文结果揭晓,民革醴陵市委副主委邓立平获得成人组一等奖。

本次征文活动,2017年5月启动,由醴陵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主办,醴陵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醴陵市商务旅游和粮食局和醴陵市教育局协办,共收到应征文章500多篇。

邓立平的获奖散文《沩山访仙》,以充满文学化的语言,描写了醴陵市北部旅游扶贫环线沿线优美风光、省经典文化名村——醴陵市沩山镇沩山村的厚重文化,展示了脱贫攻坚战给山村带来的可喜变化。文章原创、真实,情感自然真挚、语言朴实生动,主旨明确,中心突出。

沩山访仙

——邓立平 

 1228 (2).jpg

听人说,那山凹里藏着一个有故事的村庄,故事的真相,就埋在青山下,藏在泥房中,躲在草丛里。到那个能望见仙人的神秘村庄,以“青青香草秀,艳艳野花开”的三月份最为适宜。

曲径流水,灵龟故石,卓锡飞泉……那该是个多美的地方啊!袈裟仙迹,洞天春晓……这是怎样一个让人向往的神奇所在。想一想,都觉得诗风禅韵扑面而来——“周回三百里,好生玄上天!”

正好,株洲电视台《走基层看扶贫》栏目组来醴陵采访,我有幸随他们一起走进山村。

官庄吃过中餐后,沿着旅游环线,忽而钻入云海,忽而冲向山谷,车子在山海里蛇形。昔日贫困的12个山村犹如一颗颗珍珠,被这曲曲折折的柏油路,串了起来。

1228 (3).jpg 

路上,不时有驴友穿行。道旁的山坡里,间或有一群黑山羊埋头啃着青草,间或有几只土鸡悠悠散步,黄嘴白衣的鹅儿听得动静,抬起头来瞄一眼,低头继续觅食,没有一丝惊慌……对往来的车和人,对这一切,它们似乎早已习惯。

山顶嵯峨摩斗柄,树梢仿佛接云霄。

车行一半,同伴中多次来过的阿林已酣然睡着,我则睁大眼浏览着秀美的山川。

“师傅,停一下……”阿霞晕车了。

车子稳稳地停在半山腰,“哇”的一声,阿霞下车蹲在路旁呕了起来。我站在路边,举目望去,一川秀水,一叠翠色。风微微,雨将下未下,有点迷蒙,有点暧昧,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激动和期待。初春时节的山野,真是醉人。淡远空灵的线条,朦胧梦幻的温柔,宁静致远的构图,简直就是一帧画,一帧意境悠远的中国式水墨山水画。

 1228 (4).jpg

灵峰疏杰,迷障清嘉。背阴处千般秀景,向阳地万丛鲜花。车在山道上盘旋,我在车上读山,好似在翻阅先贤的佳诗美词:苍山如海;断虹霁雨,山染修眉新绿;山色空蒙雨亦奇;山重水复疑无路……偶尔领略到古仁人之心,心中便弥漫着山川奇胜纳胸臆的迷离感悟,笑意不自觉爬上嘴角。眼前这片山水的浸染,让我产生了变成那颗欲落未落的小雨珠、浚染在眼前这俊美的“宣纸”上的欲望……

古时沩水浑无极,洞里桃源别有天。

不多时,车子驶进了山峦合抱中虚、兼采阴阳二气的沩山古村。只见:小桥横活水,篱舍倚青山。草芽遍地绿,小溪绕堤湾。巍巍然,白色的惜字塔屹立山腰;静静然,古朴的七字房卧在溪边。黑底金字的标牌告诉我们,这里有着深厚深厚的文化底蕴。

涧水多情,曲曲弯弯绕顾;嬉声不断;重重叠叠周回。

见我们到来,在沩山古窑里义务解说多年的七旬老人蔡其伟击节而歌:“说沩山,道沩山。沩山故事讲不完……热闹非凡小南京,瓷史悠悠远扬名、远扬名!”抑扬顿挫的“醴陵西江月”从古屋中飘出,在山窝里回荡。

1228 (5).jpg 

古久的龙窑上,长着一株小茶苗,小茶苗高不过寸许,居然怀着一个硕大茶苞。让人啧啧称奇。

千山万山朝沩山,身在沩山不见山。 

那头,吱悠吱悠的扁担挑着一担青菜,从黄花中钻出,晃上一条窄窄的石板桥,仿若一头钻进悠悠长长的历史烟云。

身在此山村,烟云多浓淡,我不知道。那一团团,一簇簇,或露出地面,或躲进草丛的白中带青瓷片知道;那几十座独石板桥或它身上独轮车千百年辗出的车辙知道;残垣上的仕女芙蓉和已沉入望仙桥水库水底的当年中心街知道……

黛山隐隐,溪水清泠。我只知道,这眼前是一个多色调的世界。蓝的是光伏电站的太阳能电板,整齐威武;深绿暗绿的,是两岸的果树杂树;绿嫩嫩的,是岸边坡上新长的草;碧荡荡的,是俯身即可握在手心的水;黄灿灿的,是田地里的十字花科蔬菜;红彤彤的,是灰瓷板砖上喜庆的对联……

缓坡上,绿草茵茵;山塘中,水清如镜,平静无波。还来不及长满叶子的枯树虬枝,清清瘦瘦。我无端想起“瘦影自临春水照,君须怜我我怜卿”的诗句来。依山而建房子,高高低低;红墙灰墙瓷板墙,方窗圆窗格子窗;临水而居的人家,错错落落;多像我记忆里久远的家园!

古老的石板桥,连古通今;新修的水泥路织满山村,从冲尾向外延伸,鸡犬相闻,生机无限。这,是不是陶令心中的桃花源?

晚饭是在“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的望仙桥水库旁农家乐里吃的。农家乐的老板递给我一张名片:“自扶贫旅游公路通车后,沿线的餐馆虽然多了好多家,但生意比原来还要好些。若逢节假日,还是先预定一下才稳妥”。

1228 (6).jpg 

沩山豆腐,油煎薯粉,水绰蕨茎,春笋腊肉,火焙鱼干……清一色的乡村特色菜,让我们胃口大开。

那山泉水制作、味道甘甜、享誉全市的细嫩豆腐,固然好吃,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艾粑粑。这艾粑粑,色欺柳蕊艳、味胜桂花香,吃起来软软糯糯、甜甜韧韧的,颇有记忆里妈妈的味道。店子的女主人告诉我们:“它呀,是用当地野生鲜艾叶,配上手工小磨糯米粉做成的,书上说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清热解毒和安胎等作用……”

树梢上,迈着轻盈的步伐,月亮缓缓升起,显得那么典雅。皎洁的月色抚摸着波光粼粼的湖水,湖中,水气氤氲着嫩柳的清香,银纱下的望仙湖,让人心旷神怡。

 1228 (7).jpg

相传,很久以前,每逢皓月当空,站在垅中那两丈多长的青石桥上,向山中望去,有福气的人,隐隐约约能看到:云渺渺,云绕灵山;光艳艳,光笼荷卉。听得到:乐呵呵,仙人把盏;清悠悠,凤鸟和鸣。于是,人们就把这儿叫做望仙桥。1958年,数万民工,依山就势,在此建成了一座中型水库,灌溉着数万亩农田。如今她那甘甜的乳汁又升级为二三十万醴陵城里人的日常饮用水。 
    在这皎皎月色如霜、漫漫湖天一色的美妙时刻,应该能看到神仙吧?

睁大眼睛,四处搜寻。祥云、灵光、荷花、神仙……我一样也没看到。眼前不断闪现的,是那山中泥土里或白或青的碎瓷片,或横或竖或斜几十座石板桥,还有那恬然自在的土鸡和白鹅……竖起耳朵,仔细聆听。仙葩怒放声、推杯换盏声、凤鸟和鸣声……我一声也没听到。耳畔回旋的,是那一阵阵的羊哞,或高亢或低沉的醴陵西江月,和着春雨节拍滋滋拔节的竹笋……

“来,来来来,喝杯茶吧”,热情地端着茶盘,好客的女主人笑盈盈地来到桌畔,“这是今年的沩山新茶,尝尝怎么样?”双手接过,顿觉鼻生香郁。抿一口,如兰在舌,清和鲜甜。

世外谁开古洞天?青山碧水蹴筝弦。沩山归后无须记,燕语莺啼报玉篇。



供稿:民革醴陵市委

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