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庭”大院祭女杰
刘奇叶
春雨霖霖,草木怒生,一片绵连雨丝风片中,清明衔尾而至。秋瑾故居,已记不清是第几次雨中瞻望咨嗟了。秋瑾故居又称为“王家大屋”,亦名“槐庭”,地方曾耗时三年建成。“槐庭”大院砖木结构,红瓦灰墙,分三进,有大小房屋148间。虽然复修一新的“槐庭”大院,颇有重现昔日的高大气魄,但难遮掩住尘封历史的巾帼英烈的沧桑。
远远望去,秋瑾故居,沉浸在一片雾霾烟雨中,显得分外肃穆静谧。祭奠先烈英魂,赓续红色基因。民革株洲市委近年来无间断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新老党员不断于回首中铭记,于传承中缅怀革命英烈,念初心,如是观照。
在早些年,陆续读过秋瑾的一些诗词,发现她还是一名不错女诗人,如她的诗词作品《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对酒》《感时》《秋瑾诗词》等,均尽显她的灼灼才华。如果秋瑾安于现状生活,专心致志诗词写作,将来我想她肯定能成为一名诗人大家。然而她为了民族和国家,舍生取义投身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最后在熊熊烈火中焚身,年仅32岁。幸好她代表近代中国革命女性的爱国英雄,以百折不屈的革命精神,浴火成诗,淬炼成金。“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具天才;立大业;拯斯民于衽席;奠国运如磐石;非大英雄无以任之。”正如秋瑾高吟这些铿锵诗句,拼尽力量救“国将不国”,抱大志向“力挽狂澜”。哪怕是遭遇两次起义革命失败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大英雄秋瑾无丝毫畏惧,挥毫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诗句,表达了她对国家和民族的一往情深,以及一种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与英雄气概!女杰秋瑾,虽生为女儿身,心比男儿烈,从这些诗句里,我分明看到了她对革命的忠贞与执着。
随同队伍踏入“王家大屋”那一刻,我沿着斑驳的历史隧道,走进了巾帼英烈的革命历程。1875年11月8日,秋瑾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官宦之家,籍贯浙江绍兴,幼年随兄读书家塾,好文史,能诗词,十几岁会骑马击剑。1894年,其父秋寿南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镇商贾王廷钧为妻。据有关史料记载,1896年,秋瑾与湘潭(今株洲市石峰区境内)富绅子弟王廷钧结婚后,曾居住在位于株洲今石峰区清水塘街道大冲村的深宅大院,并在此生下一子一女。王家在大冲拥有农田120亩、山地280亩,在当地堪称殷实大户。株洲之地秋瑾故居,乃系王廷钧父亲给秋瑾和王廷钧置办的婚房,是秋瑾所有故居中最大最豪华的,也是秋瑾和王廷钧生前的唯一房产。惜叹秋瑾不满足于眼前的荣华生活,而是把深邃的目光投向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女权,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托物言志。在早年学习经史、诗词中,秋瑾深深感觉到,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图强,唯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自此,秋瑾慷慨激昂,以“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的英雄气势,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并为该报撰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她还赋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敢为人先举旗反清。她罔顾个人生命安危,先后奔走于浙江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并担当起大通学堂负责人,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秘密酝酿革命前期活动。随后,秋瑾遂以学堂为据点,不断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不辞个人颠簸劳苦,奔走于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筹划起义。她坐筹帷幄,亲自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以期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辛亥三杰”之一徐锡麟呼应。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被捕,并很快牵连到了秋瑾。秋瑾身份不幸暴露了!但她第一想到的不是逃走,而是考虑到众人的安危,她迅速遣散身边的革命同志,决然独自一人留守大通学堂。其死而何惧的英勇气概,与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气猛志锐又有何之异?巾帼不让须眉,真正大写在秋瑾身上。
秋瑾从容倒下了,然倒下的只是她的躯体,这位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却在中国近现代浩浩荡荡的革命运动史上,深深烙印着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而彪炳千古,为“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
沧海桑田,株洲巨变。新兴崛起的工业城市,非凡十年蓬勃发展。秋瑾曾经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槐庭”因而生辉,株洲因而与女杰结缘。由是,在这一片如火如荼现代化建设的土地上,人们不忘初心,也没有忘记秋瑾。为纪念这位以身许国的华夏杰出女先烈,秋瑾故居遗址大屋——“槐庭”,历经三年修缮复建,得以落成。自此,位于清水塘街道大冲村的深宅大院里,人头攒动,无数人们聚集大屋讲述党史故事,寄情缅怀先烈秋瑾。接受红色教育,增进奋进力量,感受女杰爱国情怀的心灵洗礼,把学习和传承辛亥革命先驱女侠秋瑾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开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主题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迄今已成为株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岂不幸哉?
清冷细雨还在下个不停,“槐庭”门庭若市。人行路上,前来“槐庭”奠祭英灵的各界人士,接踵而至,络绎不绝。
英雄不死,魂兮归来。致敬秋瑾,精神千秋!
作者刘奇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化株洲》执行主编
撰稿:刘奇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