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午,政协醴陵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开幕式,民革党员、醴陵市国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何慧作题为《人口战略先行 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大会发言。
人口战略先行 赋能高质量发展
人口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醴陵篇章、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市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和老龄化的情况,具体表现在:
(一)人口呈减少趋势,制约经济发展。醴陵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88.6万人,同比2010年第六次普查减少6.1万人,下降6.5%。而湖南其他三个百强县人口均呈增长趋势,同期浏阳市增长11.7%;长沙县增长40.3%;宁乡市增长8.33%。群众生育意愿降低和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得常住人口持续减少,影响我市经济的总体规模。
(二)老龄化程度加深,加重社会负担。2020年常住人口与2010年相比,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36%,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7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75%。青年流失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将给社会、家庭加重负担,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三)人口素质有短板,影响产业转型。全市常住人口中,本科生占比为6.7%,高中学历占比为18%,高中以上学历合计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5%,与浏阳持平,低于宁乡的29%和长沙县的43%。本地的高学历人才大量涌入省会城市,既不利于陶瓷和烟花等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也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
基于目前我市人口现状,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人口发展战略对醴陵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坚持人口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
为此我们建议:
(一)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优化人口结构。全面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加快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降低托育机构成本,扩展公立幼儿园学位;鼓励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配备母婴设施,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女性重返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群众生育、养育、教育后顾之忧。加强青年婚恋、婚育社会化支持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鼓励生育的社会氛围,促进人口自然增长。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人口增量。借助醴陵湘赣门户和已融入“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珠三角4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一方面以产业集群建设为主抓手,不断塑造县域发展新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引导陶瓷、花炮等企业聚焦主业,转型升级,提质扩能;瞄准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趋势,布局一批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改变醴陵现有就业人员的发展通道,拓展人才职业规划的宽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虹吸浏阳、“南三县”(攸县、茶陵、炎陵)和赣西人口资源。另一方面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加快构建“陶瓷+烟花+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全面打响“千年瓷都·天下醴陵”城市品牌;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构建文旅全产业链条,创造大量导游,酒店、餐饮业、运输业等就业机会,吸引外地人才来醴规划事业。
(三)全力培育特色小镇,稳定人口存量。全面推进强乡镇战略,减少人口外流。促进核心乡镇发展,将左权镇打造为长株潭先进制造业承载区、株醴融城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及长株潭一体化产业配套;将李畋镇、白兔潭镇打造为花炮生产和贸易集中区,实现人口聚集;依托浦口电瓷小镇、嘉树炻瓷小镇、船湾服饰小镇、孙家湾陶瓷酒瓶小镇、枫林智能家居小镇等精品小镇的打造,有效控制本地青年流失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激活湘商资源,引导湘商返乡投资创业,将人才、资金和技术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增势、赋能、提效!
(四)做好引培结合文章,提升人口素质。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初、高中教学质量,减少生源外流。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优化职业教育类型、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优秀人才,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加强人才配套支持,对重点引进人才和人才项目开展全流程跟踪配套服务,对顶尖人才、高端人才,实行“量身定制”“一对一”专属服务,营造尊才爱才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