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参政议政社情民意→正文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7-11-27 15:59:54    更新时间:2017-11-27 15:59:54    正文图片:0张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随着父母一起来到城市,进入城市的学校就读。由于家庭背景和生活条件的差异,他们在校园生活过程中,往往被边缘化。幼小心灵受到打击,容易产生自卑,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义务教育是阳光工程,不能因为身份、户口的局限就剥夺一个人享受公平地接受教育的机会。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进城务工人员大多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学校与家庭联系不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脱离父母监护的问题非常突出,课余时间及往返学校途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没有充分保障。由于农民工子女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城里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农村,他们最后形成的价值观念即人格核心,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二)家长对心理健康状况了解,重视不够。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方面。进城务工人员收入普遍马马虎虎度日都有一定困难,难得有节余支付孩子的学习费用。二是观念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他们认为时下城里的工人纷纷下岗,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他们的孩子即使读了书,今后未必能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单位,与其这样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学做生意,多赚些钱,为结婚成家做好准备。三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城市里的大部分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没有营造适合孩子读书的基本环境。孩子学习成功与否,与家长的素质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家长对教育不重视,或家长不具备教育孩子的条件(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孩子的学习状况几乎都不理想。

(三)社会风气不够开放包容。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大都集中在宏观层面,很多家长都觉得进程务工子弟的孩子素质不高,产生一种排斥心理,从而导致进程务工子弟的心理有种自卑感。

二、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下列建议:

(一)节日关爱。利用孩子过生日、寒暑假、“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时机,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展生日聚会、读书活动、体育活动、联欢活动、游览活动等教育实践活动。

(二)扶贫济困。要认真落实涉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还要通过教育基金会、社会救助等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资助帮扶。

(三)主动争取各方支持。社区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因而学校要主动争取共青团组织、关工委、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给他们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平台,积极做好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构建以社区为重点的心理教育网络。根据地方实际,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成立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疏导的专门工作班子,并由职能部门具体指导落实。学校可以根据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社区环境等差异,相应建立专门的组织,并明确专人负责,专题做好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疏导工作。

(四)调查摸底,建立档案。要搞好对本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其本人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及动态信息库,为组织开展“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提供平台支持。

(民革天元一支部   沈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