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参政议政社情民意→正文

人才政策应满足产业布局的需要

发布时间:2018-7-16 17:15:01    更新时间:2018-7-24 16:21:40    正文图片:0张


最近各地人才吸引政策纷纷出台,人才竞争呈现白热化。比如西安出台了人才新政,半个小时的时间,大学生就能通过网上申请落户西安,这些现象都反应了各地方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是人才竞争的背后存在一个深层次的隐忧,值得大家注意。

一、人才单项流往财力雄厚的省会及一流城市。地方的人才竞争政策靠的是各种优惠政策,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就会考虑,哪里的政策最好,就落户哪里。省城作为政治经济的中心地带,有着不可抵抗的诱惑力,加之子女求学、基础医疗服务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导致产生了人才虹吸的效应,人才的单向流动将带来一系列问题,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省会不仅仅有科技资源,还有人才资源和经济资源,导致地方企业成长起来,就都往省会搬迁,产业链的最高端始终处于空缺状态,最终地方企业无法正常成长。

二、地方良好企业处于人才招聘难,更无法留住高端人才。地方企业人才一旦有所成就,就会被来自一线城市的公司以高薪挖走,严重影响公司的科技实力。如时代电气只有走出去,在国外成立研究所,吸收高层次的人才,这增加了公司的研发成本,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将考虑至少将研发部门牵往一线城市,以解决人才外流的现象。中国动力谷是株洲市一个重点打造的为轨道交通和航空动力产业配套的园区,园区面临的是长沙高新区的这样国家级高新区的重量级对手,他们提供的全方位的政策,涵盖用地、房租、人才和资金对接,政策优势加区位优势对企业来说难以抗拒,随着长沙高新区麓谷工业园的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大多数优秀企业将会加速向省会迁移。事实上不少企业已经正在谋划将总部迁往长沙高新区,这对产业形成,上下游产业的形成有不小的问题,长沙和株洲虽然相隔不远,但是如果产业园区不形成专业化格局,将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和产业布局的畸形。

三、就业观念误区,导致三四线城市缺乏人才。高级人才就业首选一线城市,至少是省会的工作单位,最好是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很少回流到二线甚至三线城市,这反映了高层人才择业的一个习惯,同时也是误区,最缺人才的往往是三四线城市。

对产业布局,应该是省一级甚至国家层面的事情,针对目前开展的抢夺人才的大战,看似一件好事,但是由于人才的分散和不合理的流动,导致产业畸形布局,会间接推高制造业的成本,最终会危及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因此我建议:

一、国家发改委会同劳动人事局针对目前开展的抢夺人才形势出台一个产业布局的指导计划,引导不同产业布局有效引导人才的合理流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比如对机械制造行业的人才,就应该引导到沈阳和昆明这种地区产业集中地区,形成相对产业优势。

二、对优惠政策的出台,应该进行有效控制,不能形成大家一哄而上抢夺高端人才,忽视高校毕业生的局面,产业的形成,不仅仅依靠高端人才,更重要的是依托一大批中低端配套人才,没有合适的人才体系,高端人才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三、对人才竞争的局面应该有个监督约束的机制,目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纷纷出台的人才政策有不断加码的趋势,有的省市甚至承诺企业的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可以返还,这种涉及税收体系的口子还是要谨慎,避免有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逃税。

总之只有合理应用人才政策,引导人才流向国家需要的地方,形成产业聚集的优势,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人才的优势,避免人才的浪费,做到国家、地方和个人的三赢。


作者:文新宇,民革株洲市委副主委,民革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株洲市政协常委、株洲市环保监测站总工程师、留德高级工程师,株洲市环境保护专家库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