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参政议政专题研究→正文

株洲市湘江流域专业捕捞渔民解困对策

发布时间:2015-8-4 10:33:25    更新时间:2015-8-4 10:33:25    正文图片:0张

民革株洲市委

随着今年1031日开始,湘江长沙航电枢纽开始蓄水,为保护湘江水质安全,湘江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湘江专业捕捞渔民生活困难问题、专业捕鱼与湘江保护的矛盾,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会同株洲市渔政管理部门对湘江流域专业捕捞渔民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走访湘江两岸一县三区17个渔业村的80多户渔民,到渔民家实地查看生产生活状况,全面了解湘江流域专业捕捞渔民的情况,广泛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一、湘江流域专业捕捞渔民的现状

湘江是株洲的母亲河,是湖南省最主要的河流之一,在株洲市流经88公里,流经有株洲县、天元区、芦淞区和石峰区。市辖洣江和渌江是湘江的支流,湘江不仅是我省重要的淡水鱼生产场所和长江鱼类资源的的索饵、育肥、洄游场所,还是宝贵的水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共有鱼类资源121种。

由于湘江鱼类资源丰富,从古至今就有渔民聚集在湘江两岸,他们以船为家,以捕鱼为生,使湘江流域渔民形成一个特殊群体。据调查统计,目前湘江流域现有专业捕捞渔民662户,2581人,分布在株洲县、天元、芦淞区和石峰区,其中居住在洲岛上的有  69358人,在岸上定居的有5932223人。

二、湘江捕捞渔民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专业捕捞渔民生存环境简单。

湘江专业捕捞渔民群体的居住环境差。渔民无田无土,所居住的住房是6070年代划的一些荒山荒地。40多年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但宅基地和自由地没有增加,人均居住面积都在20平方米左右,不到农民的一半。另外居住在湘江洲岛上的渔民,虽已成村、组建制居住,相对比较稳定,但其生存条件也较差。如居住在株洲县王十万乡挽洲村,居住在湘江江中四面环水的挽洲岛上,由于挖沙船日夜挖沙,使得面积不断缩小,广大渔民不得不组织义务护岛队,日夜在岛的四周巡逻,才避免被消失的命运(株洲市芦淞区廖洲岛由于被挖沙船侵蚀,2011年已消失)。三门航电枢纽修建以后,水位普遍提高5-8米,放水时湘江两岸堆积了不少淤泥,渔船靠不了岸,靠人在淤泥中跋涉,他们出行难,购买生活用品难,就医入学更难。渔民“捕鱼湖泊上,蜗居江心洲,晚上思春风,白天盼上岸”,生存条件相当艰苦,盼望早日弃捕上岸,转产转业。

(二)、专业捕捞渔民经济收入下降。

由于湘江近几年来,水利工程不断增多,从上游到下游分别为潇湘水电站、浯溪(高山庙)航电枢纽、湘祁(归阳)航电枢纽、近尾洲电站、土谷塘航电枢纽、大源渡航电枢纽、株洲航电枢纽及长沙综合航电枢纽。湘江梯级大坝建设,已导致湘江水文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湘江已由自然河道演变成分段库区,坝尾仍呈现河流特征,坝前水位加深,水流趋缓,则表现为湖泊特征,透明度增加。我市境内的株洲航电枢纽在8个水电站中,装机容量14万千瓦,是8个电站中最大的,由于水面提高较多,坝区以下水面减少,坝区以上的渔民由于水位提高,原来的小船已不适应水面提升的要求,难以捕到鱼,坝区以下的渔民由于水面减少,使渔民作业面积越来越少,加上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湘江的渔业资源越来越枯竭,原来渔民可在湘江上作业6个月以上,现在只有23个月,由于捕捞强度大,水域环境变化等原因造成渔业资源锐减,渔获物越来越少,现在很难捕到大规格的鱼,捕鱼产量大幅减少。2008年航电枢纽建成以前,三门的渔民每年可靠捕鱼收获1万元左右,现在只有不到3000元,2013年捕获更少,不到2000元。湘江专业捕捞渔民,除捕鱼收入外,再无其他经济来源,收入很低。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渔民实行了低保政策,但低保的标准普遍只有200元左右,所以人均年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只有城镇居民五分之一,农民的三分之二。

(三)、专业捕捞渔民享受公共服务少。

一是享受义务教育少,文化程度低。专业捕捞渔民由于常年生活在船上,或居住在湖洲岛上,四面环水,小孩出行上学相当困难,其子女除部分渔民子弟投亲靠友外,很多根本就不上学,或过早辍学,渔民整体文化程度低,有的几乎“一般都是文盲”。二是享受公共医疗服务少,身体健康状况差。专业捕捞渔民长期风餐露宿,购买生活物资既不方便,又不便于保存,实物单一,导致营养不良。居住在岛上的渔民,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机会就医看病。渔民长期接触疫水,血吸虫病感染率高,严重的还患上了血吸虫病引发的综合征。三是享受国家惠民政策少。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措施,但专业捕捞渔民除享受了柴油补贴优惠政策外,没有享受其他惠农政策。在税收上,农民已免除“皇粮国税”,每亩土地还能享受国家给予的各种补贴达到200多元,土地租给别人还有一定的租金,而渔民没有土地和山林,不能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渔民强烈反应,党的惠民春风也能吹绿湘江两岸。

(四)、渔民捕捞与渔业资源保护、渔政管理矛盾突出。

一是渔业资源保护与渔民捕捞矛盾。近年来,湘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20世纪70年代以前,“四大家鱼”等江河半洄游鱼类在渔获量中所占比例占32%,而目前不足10%,最低年份1997年还不足8%。一些珍稀动物频临灭绝,过去湘江鱼类达121种,现在有些品种已很少见。湘江渔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大幅度降低,渔获物呈低质化、低龄化、小型化趋势。渔业资源衰退迫切需要进行资源保护,而渔民的捕捞收入越来越低,为了维持生计,他们经常铤而走险,进行非法捕捞,这种掠夺式生产又更加剧了资源的衰退,其结果是导致渔民的捕捞收入更加减少,渔业资源保护和渔民生产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矛盾非常突出。二是渔政管理与渔民捕捞的矛盾。目前,渔政管理面临“两难”,一方面,专业渔民收入很低,为了生活采取了一些非法手段,于情可谅,于法不容,渔政管理人员不得不严厉打击。

三、解决湘江专业捕捞渔民问题的主要思路与建议

解决湘江专业捕捞渔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湘江渔业资源保护和专业捕捞渔民生产生活问题,实现湘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统一协调的湘江管理和保护的长效机制。具体建议是:

(一)、建议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

由常务副市长牵头成立由财政、环保、水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民政、畜牧等部门参加的株洲市捕捞渔民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将湘江的渔业资源、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渔民生活补偿纳入省市两级政府的整治湘江的重要议程,财政每年安排3-500万的工作和生态补偿经费用于湘江水生生物的保护和恢复补救工作。

(二)、严格控制水工建设。

株洲市应严格控制水工工程建设数量,再也不应该新增拦江大坝,严格控制跨江大桥的数量,防止滥采乱挖,各级政府应将湘江生态环境保护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支持并责成渔政部门对水工建设审批的前期介入、中后期跟踪督导和调查报告。

(三)、加大项目投入力度,改善渔民生活条件。

对居住在洲岛上的专业捕捞渔民,要加大项目投入力度,逐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利用移民政策进行移民安置。要结合湘江综合治理和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有关政策,根据自愿的原则,将一部分专业捕捞渔民作移民安置。二是在渔民中落实国家有关惠民政策。对继续居住在岛上的专业捕捞渔民要落实国家的惠民政策,让改革成果惠及他们,让他们与其他陆地居民同等享受国家有关公共服务。要利用国家农电网改造、饮水工程、农村改水改厕、通乡公路、希望工程、农村医疗卫生室建设等项目,有计划逐步解决他们的饮水困难、信息不通、交通不便、上学难、就医难等实际问题。要在人口集中的洲岛修建栈桥和简易停船码头解决渔民出行难的问题。

(四)、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捕捞渔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继续完善渔民低保政策。要全面落实渔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专业捕捞渔民全部纳入城镇低保范畴;已按农村低保条件的专业捕捞渔民按城镇低保调整。凡年龄在55岁(女)、60岁(男)一律享受低保,其他符合条件的困难捕捞渔民也一律纳入低保补助,并确保做到应保尽保。二是要将禁渔期对专业捕捞渔民进行生活生产补助政策纳入财政预算。考虑到湘江渔业资源衰退,捕捞产量减少,渔民无积蓄,在3个月禁渔期内渔民将失去生活来源的实际情况,在禁渔期对专业捕捞渔民进行为期3个月的生活补助,生活补助资金由各县市区纳入财政预算。三是要建立完善专业捕捞渔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政府统一组织办理,切实解决渔民就医难的问题。要做好渔民血吸虫的防治工作,将捕捞渔民血吸虫病患者纳入当地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对象,为捕捞渔民患者免费发放防治药物,重症血吸虫患者享受免费救治待遇。要在洲岛等渔民聚居的地方建立村级卫生室,为渔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四是要解决渔民生态补偿问题。对专业捕捞渔民按当年城市最低每月工资标准,扣除当年人均捕捞收入后,由当地财政按月发给生态补偿费。

(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渔民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和鼓励渔民转产转业。

一是加强渔民子女的上学教育。要就近安排渔民子女上学,使他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按政策对特困户渔民子女就学给予生活补助,解决好渔民子女就学难的问题。二是实施渔民“阳光工程”。要将专业捕捞渔民培训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市财政每年单列渔民“阳光工程”专项资金30万元左右,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对全市专业捕捞青壮年渔民进行转产专业和弃捕为养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对自愿放弃捕捞转产专业的渔民,政府与渔民签订放弃捕捞协议,并对其船网工具进行折价回收。同时,当地政府对其比照下岗职工在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鼓励和引导他们转产转业,从事水产养殖和其他行业,以摆脱对捕捞渔业的依赖。



课题组成员

组长:

汪迎伟  民革株洲市委专职副主委  株洲市政协常委

组员:

叶含书:民革党员  株洲市渔政站站长

罗曦:民革党员  株洲市畜牧水产局科技科科长

刘畅:民革党员  湖南弘一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株洲市政协委员

执笔:叶含书